近年來,安必平持續深耕病理診斷賽道,取得積極進展。日前,記者實地探訪安必平了解到,上市以來,公司堅持科技創新,聚焦“AI+醫療”戰略,致力于成為病理診斷領域的領先企業,用精準醫學診斷造福社會。
深耕病理診斷賽道
安必平成立于2005年,專注于腫瘤篩查與精準診斷。自成立以來,公司構建了腫瘤篩查、腫瘤診斷、數智病理、病理服務四大業務板塊,自主開發了液基細胞學、免疫組織化學、熒光原位雜交、數字病理、常規病理等系列產品線,產品和服務覆蓋全國2400多家醫療機構。
安必平董事、副總經理蔡幸倫介紹,病理診斷指通過組織學、細胞學檢查,融合免疫診斷、分子診斷等技術,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或細胞樣本的改變,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進行研究,闡明疾病本質,是絕大部分疾病尤其是腫瘤疾病篩查和診斷的“金標準”。
2020年,安必平登陸科創板。上市以來,公司進一步強化“試劑+設備+數字化+人工智能”全鏈條病理診斷能力,推動收入結構優化升級,行業地位和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。
近年來,安必平持續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。2024年,公司研發投入超6000萬元,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2.76%。截至2024年底,公司擁有國內近600個病理診斷相關注冊和備案證。此外,公司還擁有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16項,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8項,一類醫療器械備案證569項;擁有發明專利31項,實用新型專利75項,外觀設計專利38項,軟件著作權82項。
推進“AI+醫療”戰略
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持續推進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。近年來,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,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與醫學影像、病理診斷及體外檢測等醫療場景深度融合,為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作為“AI+醫療”的醫學影像診斷細分領域,近年來,數字化成像、圖像識別、人工智能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在病理診斷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。
蔡幸倫表示,公司推動病理診斷“標準化、自動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”建設,預測到了AI在病理診斷領域的潛力。2020年以來公司在相關領域持續布局,并聯合北京協和醫學院、香港科技大學(廣州)、醫療機構及高新技術企業共同研發,致力于提高病理醫生的診斷效率。
2020年,安必平與騰訊共同啟動“科技部醫療影像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——宮頸液基細胞學AI數據庫建設”項目,助力宮頸液基細胞學數據庫建設與標準規范的制定。隨著病理大模型不斷迭代和日益完善,安必平啟動了宮頸細胞學“四化”(標準化、自動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)項目并取得突破。目前,公司宮頸細胞學AI輔助診斷產品已完成三類證臨床試驗,三類證注冊申報正在穩步推進。此外,宮頸細胞學AI輔助診斷產品的多中心臨床研究數據還在國際權威期刊《Modern Pathology》與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上發表。
據公司2024年年報,研究結果表明,細胞學醫生在宮頸細胞學AI輔助下可以減少超過三分之一的工作量,同時能夠顯著提升診斷準確性,尤其是對于經驗不足的初級細胞學醫生效果顯著。此外,在AI戰略賦能下,近年來,安必平產品矩陣加速迭代,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。
2024年,安必平推出國內首款液基細胞學全自動智檢流水工作站,結合宮頸細胞學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,推出了“細胞學試劑+制片設備+掃描儀+AI判讀”的智能化整體篩查方案,今年以來已開始量產并投入使用。2024年,安必平數智化板塊收入超1000萬元,同比增長超80%,數字切片掃描系統及宮頸細胞學人工智能軟件已覆蓋全國近300家醫療機構。
打造第二增長曲線
近年來,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迎來出海熱潮,布局海外市場成為醫療器械企業的必然選擇。在持續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,安必平還大力拓展海外市場,打造公司第二增長曲線。
目前,安必平已啟動相關布局,計劃發揮“試劑+自動化設備+人工智能判讀”的產品和技術優勢,以液基細胞學產品作為主打產品,選定日本、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等市場作為海外拓展的初步目標。此外,公司還制定了海外市場產品證書注冊和申報的詳細規劃,并計劃開展專家實地考察、市場調研、品牌戰略規劃以及商務談判、銷售推廣和參與國際展會等一系列活動。
據介紹,安必平部分產品已獲得歐盟CE、英國標準協會(BSI)、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認證。2024年,公司成功獲得8張越南產品證書以及8張CE證書,涵蓋試劑、設備及數字化系統,初步構建了全球化準入體系。此外,公司還獲得日本、歐盟、烏克蘭、厄瓜多爾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準入資質,后續將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準入的版圖,以實現更為廣闊的國際化布局。
來源:中國證券報

